流行病学研究表明,失眠在社区人群中成人发病率达10%~20%,65岁以上老年人约50%存在慢性失眠
现代生活节奏紧张、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,失眠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,年轻化。
目前,失眠症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仍然是西药催眠镇静剂或抗焦虑药治疗,
长期使用,会损害记忆功能及诱发老年性痴呆,引起药物依赖性,加重失眠,
并产生神经精神症状及肝功能损害,
停药可能焦虑紧张、睡眠障碍等,
而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,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,且不引起药物依赖,不良反应小,因而受到患者的欢迎。
★ 中医学中失眠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 ★
心阴亏虚型:
失眠多梦,心悸气短,健忘,心烦急躁,五心烦热,口干咽干,舌红少苔或苔薄黄少津,脉细数。
心脾两虚型:
失眠多梦,神疲乏力,少气懒言,纳食减少,腹胀,面色萎黄,便溏或便秘,舌体胖,舌淡苔薄白或薄黄,脉细弱。
痰热扰心型:
失眠多梦,急躁心烦,心中懊侬,胸脘痞闷,痰多,口苦,恶心欲呕,困倦,头昏沉,舌红苔黄厚或黄腻,脉滑数或弦滑数。
心胆气虚型:
失眠多梦,睡眠不深,易惊醒,胆小怕声音,优柔寡断,缺乏信心,强迫思维,舌质淡苔薄白,脉细弱。
心肾不交型:
失眠多梦,易醒,盗汗,头晕耳鸣,脑鸣,腰膝酸软,健忘,遗精或月经不调,舌红苔薄黄,脉细数。
阴虚火旺型:
失眠多梦,易醒,醒后不易再睡,头晕耳鸣,五心烦热,口苦咽干,夜间盗汗,视物昏花,麻木,舌质红,脉弦细数。
肝气郁结型:
失眠多梦,心烦委屈,焦虑不安,胸闷憋气,喜太息,胸胁胀满,心境低落或急躁易怒,舌红苔薄黄,脉弦细。
由于失眠症患者常伴有
抑郁症,焦虑症,神经衰弱,
心脑血管病,脾胃肝胆胰肠病,
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高尿酸血症,
甲亢、甲减、桥本病、甲状腺结节,
更年期综合征等
因此辨证施方时应分清失眠症发生的病因、病理和病人体质的基础上,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,遣方用药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、固体清源,从根本上治疗失眠,使机体达到“阴平阳秘“的状态。
北京西苑医院的院内制剂复方酸枣仁膏,有养心阴,益肝血,安心神之功,特别适用于心阴不足、肝血亏虚所引起的心悸失眠,健忘,头晕耳鸣等症。
